序号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团队信息(基本情况文字介绍及网页链接)

1

交通规划团队

王元庆教授

马书红、柏强、戴学臻、姚志刚、于谦、董治、高亚楠、陈笑、陈琳、吕璞、韩荣良

交通规划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91.6%的教师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并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子题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0项。

bat365在线登录入口交通规划团队以交通运输系统科学发展决策为核心,构建包括多主体行为特征、交通性能、交通影响(含交通经济、交通安全、交通效率、交通生态与环境、交通与社会和文化、交通公平)、交通绩效等多维度的研究对象系统,致力于土建设施、智能化装备与现代治理融合的交通规划、设计科学理论的构建与推广应用。

交通规划团队在公路网规划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提出了公路网规划的总量控制法,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广。在低碳交通、公交优先、多模式智能交通、交通建造、生态安全屏障区智能化规划与管理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bat365在线登录入口交通规划团队国际交流活跃。交通规划团队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等开展了多项交流及合作。其中,与墨尔本大学团队已开展近10年科学研究与项目实践,合作承担中国自然基金与澳大利亚ARC项目,出版了学术专著《低碳西安研究》、《Towards Low Carbon Cities in China》、《健康的未来城市》等专著和多篇高水平论文;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组建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互动交流和合作机制,已联合举办学术年会五届,取得了显著成果,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交通低排放理论体系。

bat365在线登录入口交通规划团队以本科教学为本,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已将《交通规划》建设成为国家双语课程、陕西省精品开放课程,将交通需求分析实验建成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开放的课程特色与相关访问地址如下:

1.交通规划入门:国际体系+前沿拓展和主流软件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HD-1002128001

2.交通规划案例:中国案例+研究与paper写作http://online2c.zhihuishu.com/online-2c/showOpenCourseSharePage?clientFrom=1&clientStore=1&courseId=2088355

3.需求预测与方案研究仿真实验:自行验证并领会规划实质、实践交通规划原理助手http://transimilation.chd.edu.cn


2

运输与物流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团队

胡大伟教授

王来军、于少伟、王宁、赵姣、韩飞、王茵、许彬、宋京妮、陈希琼、汪勇杰、毛新华

研究方向:1)运输和物流复杂网络理论和应用;2)运输和物流系统仿真和优化;3)交通出行智能服务;4)运输与物流区块链理论与应用;5)智慧物流与应急物流。

3

综合运输系统仿真与控制团队

马壮林教授

肖梅、胡卉、阎莹、徐婷、李博、陈文强、朱文英、韩晓宇、张锐、胡大伟

研究方向:1)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运行组织与控制;2)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协同控制;3)人车路系统协同组织与控制;4)多式联运集成化组织与仿真优化;5)运输枢纽规划设计与运行仿真优化。

4

bat365在线登录入口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团队《运输经济系统分析与政策研究》

张志俊教授

李升朝、邹海波、王琳、宋金鹏、李琼、胡大伟

研究方向:1)运输量统计与预测技术和方法;2)运输系统规划理论;3)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4)运输政策法规体系;5)运输博弈论。

5

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所

梁国华教授

马荣国、王建军、梁国华、邓亚娟、阎莹、龙雪琴、徐婷、王志、程小云、陈亦新、王宝杰、畅玉皎、邬娜、张玉婷

交通安全与环境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3人。团队成员具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信息及控制等多学科背景,组成了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均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强大的科技攻关能力。

近年来,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厅局级等纵向研究课题7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研究所成员在国内外多个顶级期刊担任审稿专家,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200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EI检索80余篇;获得专利40余项,出版著作24部,主编及参编多项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形成国内交通安全与环境领域较为领先的理论成果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与综合服务平台。

团队成员以构建安全和绿色的道路交通系统为核心,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风险评估与设计、驾驶行为辨识与检测技术、多模式交通系统优化、人-车-路系统风险评估与安全诊断技术、交通出行行为决策等领域。

教学团队成员高度重视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开展多门双语课程,运用现代交通技术、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系统工程、人机工程等理论,从基础设施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安全教育与执法、主动安全防控设备设施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人-车-路和环境的道路系统安全性。

6

城市轨道规划、建设和技术团队


王永岗教授

马超群、余丽洁、程延秋

团队现有专职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近5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余篇,EI收录近20余篇。专利、软著10项。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团队参与审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GB/T51150-2016)》。主持历次西安市居民出行调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修编、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相关交通规划等科研项目,为西安市城市交通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交通分析大数据平台;为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持续有序地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7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及设施维护管理团队

彭辉教授

徐培娟、赵阳阳、余丽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及设施维护管理团队现有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科研团队在轨道交通运输需求分析预测、运营组织优化、轨道交通系统管理及设施维护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领先水平成果。科研团队与国铁集团,中铁第一、第四、第五设计院和中铁设计咨询集团等单位开展了广泛深入合作,致力于国家重大需求及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5项,轨道交通安全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积极参与京港高铁、沿海高铁、大湾区轨道交通、西安都市圈轨道交通、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铁路、太原都市轨道交通、兰西都市轨道交通等规划建设技术研究,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

8

航空运输系统研究团队

王来军教授

董治,卫东选,于少伟,李毅

为了响应交通强国建设需求、开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本研究团队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交通工程学科为基础,研究民航机场与航空运输相关领域的重点、难点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内容包括:

(1)机场系统规划与运营:研究民用机场网络规划、机场选址与布局规划、机场运行系统仿真、现代机场运营管理、机场(交通、噪音等)安全管理等。

(2)航空运输:航空(客运、货运)运输网络规划、航空物流枢纽规划、空港物流园区选址及布局、空港物流园区(建设、运营)评估技术、基于航空运输的多式联运及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等。

(3)其它航空运输系统问题,包括通用航空与应急物流、军用航空与军事物流、民航企业运营管理、临港经济规划等。

9综合交通系统分析团队陈红教授张生瑞、李岩、胡卉、邵海鹏、王秋玲、张敏、朱彤、田雨佳、周备、王露、曹宁博、韩飞、姚振兴、丁玲

交通规划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9人。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形成了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梯队,学术方向特色鲜明、学术交流活跃、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近5年来,承担了59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及横向课题,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及青年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0余篇,EI收录近70余篇。专利、软著10项。获省部级等科技奖励8项。在综合交通系统分析理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团队以综合交通系统分析为核心,构建包括复杂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交通运行状态与排放、交通网络均衡分配理论、主动安全防控技术、交通设计与控制一体化建模与分析、驾驶模拟及风险数据分析、管理科学与应用数学(运筹学、统计、经济与行为学、博弈论、系统科学)、交通大数据挖掘、融合与关键特征提取、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建模、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应急物流网络优化、供应链突发事件建模与仿真等方向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

教学团队未来聚焦的领域包括综合交通系统供给与需求分析、综合交通网络建模、分析与优化、交通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及控制、交通流理论、交通心理、行为与安全、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一体化出行服务理论、虚拟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网络建模与优化、供应链建模、仿真与管理等。




Baidu
sogou